智慧启引:『“教小儿,亦当使其常有喜悦意。不然,彼不好学矣。”同时还必须“早放学,使得嬉戏”。要鼓励人学习,就要顺乎人情,有轻重缓急,使上者能体会其中的愉悦,下者也不至于感觉苦恼。简言之,只有“学也乐在其中”,才能“学也禄在其中”。』
你们发现没有,今天中国反映现代人生活的电视剧中凡有儿童的画面,都是在做作业。家长看到放学回家的孩子,说的话都是:“快去做作业”。这一现象的表现上直面了现实。
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业无可厚非,可孩子不是机器,而是需要加倍呵护的小人儿。
我曾读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清儒陈澧在《东塾读书记》里对“加倍呵护”的点评:“教小儿,亦当使其常有喜悦意。不然,彼不好学矣。”同时还必须“早放学,使得嬉戏”。今日学校里的学生,虽然学习是其常任,似乎也需要老师不时鼓励,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文章还提到,当年陈援庵先生教书时,就常常故意卖个破绽,让学生识破,以提高其学习的兴趣,这个细节让我心温暖半天,教师式的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要鼓励人学习,就要顺乎人情,有轻重缓急,使上者能体会其中的愉悦,下者也不至于感觉苦恼。对小孩子,更要努力营造愉悦的氛围。
我以为喜悦的缺失是读书太过功利。
我自己做了老师后,对学生的功利倾向不以为然,常向学生建议:即使为谋出路,也不必去找什么时尚的热门专业,而要尽量寻求性之所近的方向和题目。因为只有自己爱好,才能坚持认真地做;坚持认真做,才会真正有所得;自己有心得,学问才做得好;学问做得好,自然就有出路,并且学习的过程也会少许多烦恼。
简言之,只有“学也乐在其中”,才能“学也禄在其中”。这个道理尽管仍然有功利的色彩,却也是获得功利的正道。
今天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实在做不到“学也乐在其中”,更做不到“放学后还要能嬉戏”。上课拼命灌输,下课大量作业,以致今天中国的少年是全体中国人群中睡眠最少的人群之一,这太不正常了。久而久之,学习成了“不亦恼乎”,“格外使人不耐”的事了。
学生如果天天处于“不亦恼乎”的状态,老师也绝不可能轻松愉快,于是大家都在烦恼郁闷中生活。这正是今日学校的常态,却绝对不应是学校的常态!
哲学家熊十力先生对中国“为学未有欢喜境界”异常厌恶,断言此为“民族丧亡之象”,这实在是令人警醒之言。我们还能找回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丢失的那份乐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