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智慧身心健康网 >> 精彩生活 >> 快乐智慧 >> 正文第1页 ◇本文关键词:
为什么你追求快乐,而往往不可得?快乐是一种能力
◇智慧指数:★★★ ◇智慧币:0

  近年来,我们的物质消费更盛,依赖式的、一窝蜂的商品与广告快乐主义广为流行,于是,忽然想起了薛西斯一世那个追求快乐而终不可得的故事。

  古波斯的薛西斯一世是一代能君,他曾以庞大舰队攻破希腊,洗劫雅典城。晚年大兴土木,广建官室,并追求声色之娱,极尽欢乐。

  但他也有不快乐,他说过:“我愿赏他千条黄金,如果有任何人能告诉我找到快乐的新方法。”

  薛西斯一世的这则故事,真是最好的寓言。他拥有帝国、握着至高的权柄,并享尽人间的欢乐,但到后来他却有了欢乐已穷,反翻为空虚和百无聊赖的寂寞之叹。

  而与他相对的,则是英国的十九世纪浪漫诗人济慈。济慈视万物皆有情有美,而且这种美的愉悦无垠无限。他说道:“听到的旋律诚然美矣,而那未听到的则更是甜美。”

  两个人物,两种对比,他们都在追求人间的欢乐。薛西斯一世将欢乐外求,权力的快乐,征服的狂喜,女馆里妻妾成群,美衣美食则从不间断。他或许满足了欲望,但满足却不等于快乐。满足会造成更大的饥渴,于是他遂格外要去寻找新的快乐方法,最后终于到了不再快乐的境地。

  薛西斯一世的晚年活得孤独而自闭,不知道这是否是他无法再快乐后所造成的颓唐。但他的故事至少证明了一点:外求的快乐有时而尽,它的逻辑与鸦片类似,沉溺与空虚并存,快乐会被附送不快乐

  赫曼·赫塞说:“快乐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对象。”这句话倒可以’替薛西斯一世的故事当成注脚。

  有一个英国学者坎贝尔以这两个对比当做引子,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念。他说,外求的快乐有时而穷,向自己里面寻找的快乐却永远无限。前者是“一度享乐主义”,后者乃是“二度享乐主义”。他是在替“济慈式的快乐”寻找理论基础。他说道,长期以来,人们早已习惯于一种“快乐一感官一奢侈复合情结”,到了今天,显然已需要自我提升。

  “二度享乐”是对快乐的重新思考与重新定义。它主要是指文学艺术以及对美感经验的掌握。它不以可欲之物为对象,而是以有情有美的角度来和世界互动。由于它是感觉与想象,因而它没有边界;由于它没有可欲,因而可以在自己里面完成。

  “二度享乐”可以给人最纯粹的快乐感觉,甚至还会被附赠气质变化这个礼物。

【◇责任编辑:FirstLight】
  ↓↓↓↓↓▼ 其它朋友,还学习了以下智慧内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快捷方式 | 万年历查询 | 友情链接 | 加入我们 | 智慧共享调用 | 广告投放 | 关于我们 | 实用地图
请把本站介绍给您身边的人(您的学生、同事、朋友、亲人等),您的举手之劳可能会使他们受益无穷
Copyright © 2008-2012 WISE99.COM 智慧身心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06941号
阅读、学习、修养、成长,一个都不能少,一切尽在智慧身心健康网!
[呵护身体,滋养心灵]智慧身心健康网为您身心健康提供助力
技术支持/举报不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