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智慧身心健康网 >> 智慧国学经典 >> 孔子孟子儒家智慧 >> 正文第2页 ◇本文关键词:
《论语智慧》精讲要录之四: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第2页)
◇智慧指数:★★★★ ◇智慧币:0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

  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安国注:「不以其道得富贵,则仁者不处也。」

  何晏注:「时有否泰,故君子履道而反贫贱,此则不以其道得之,虽是人之所恶,不可违而去之。」

  皇《疏》:「富者,财多。贵者,位高。乏财曰贫。无位曰贱。」

  富贵是人之所欲,但如不以其道得之,仁者不处。不处,即是不居,亦可说是不取之意。富贵可得,但因不合道理,而不取。这不是普通人,而是仁人。孔注甚得经义。

  贫贱是人之所恶,何氏以为,君子行道,应当得富贵,而反得贫贱,这就是不以其道得之。例如《尚书伊训篇》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作善是得富贵之道,如果作善,而得贫贱,即是贫贱不以其道得之。君子深知,时代有否有泰。在否闭之时,虽然履道,而反得贫贱,亦可违而去之。假使去之,则必去其所行之道。故君子宁守其道,而不去贫贱。何氏之注可从。

  孙奇逢《四书近指》说:「人初生时,祇有此身。原来贫贱,非有所失也。至富贵则有所得矣。无失无所得,有得有所失,故均一非道。富贵不可处,以其外来。贫贱不可去,以其所从来。孔子乐在中,颜子不改其乐,全是于此看得分明,故不为欲恶所乘。」孙氏此说大有道理。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孔安国注:「恶乎成名者,不得成名为君子。」君子去仁的去字,作舍弃讲。恶乎的恶字,读平声,作何字讲。乎,是语助词。君子舍弃仁,何得成名为君子。

  君子希望成贤成圣,必须行仁。但是,何谓仁,如何行仁,皆非人人所能了解。君子行仁,未能完全至于仁,首须能近乎仁。例如恕道,刚毅木讷,皆是近仁。又《礼记中庸》:「子曰,力行近乎仁。」孔颖达疏:「以其勉力行善,故近乎仁也。」孔子教人孝弟忠信,即是重要的善行,故能力行孝弟忠信,亦即是近乎仁。近仁即能至于仁。不近仁,则远仁,远则去仁,不能成其为人所称的君子。

  如何不去仁,下文云: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终食之间,就是吃一顿饭之间。违仁,即是去仁。造次,马融说是急遽,郑玄说是仓卒。造次就是仓卒二字的转音。邢《疏》说,急遽、仓卒,皆是迫促不暇之意。颠沛,马融注为偃仆。

  君子既然不可去仁,则须经常保持仁心,虽在一食之间,亦不能去仁。造次必于是,急遽时,其心亦必在仁。颠沛必于是,在偃仆之际,即是遭遇危险,甚至面临死亡之际,其心亦必在仁。此为君子须臾不可离仁之义。

  自「君子去仁」至「颠沛必于是」。古注与前合为一章。陈天祥《四书辨疑》说:「前段论富贵贫贱去就之道,自此以下,至颠沛必于是止,是言君子不可须臾去仁。彼专论义,此专说仁,前后两段,各不相关。」陈氏主张,前后两段,各为一章。程氏树德《论语集释》从陈氏之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责任编辑:FirstLight】
  ↓↓↓↓↓▼ 其它朋友,还学习了以下智慧内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快捷方式 | 万年历查询 | 友情链接 | 加入我们 | 智慧共享调用 | 广告投放 | 关于我们 | 实用地图
请把本站介绍给您身边的人(您的学生、同事、朋友、亲人等),您的举手之劳可能会使他们受益无穷
Copyright © 2008-2012 WISE99.COM 智慧身心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06941号
阅读、学习、修养、成长,一个都不能少,一切尽在智慧身心健康网!
[呵护身体,滋养心灵]智慧身心健康网为您身心健康提供助力
技术支持/举报不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