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启引:『中庸,中,什么叫中,不偏不倚,你能够坚持正中的不偏不倚,从这东倒西歪摇摇晃晃当中坚持走过去,那才是高人。中庸的中,这是中国最高的智慧,它能在纷繁复杂险象环生的环境当中去找到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平衡,那是多么了不起。庸在《说文解字》当中是通假字,庸者,用也。就说有多么高深的理论,四两拨千斤找到平衡多么关键,都要运用于实践。南宋朱熹这样解释庸:庸者,常也。常,经常、时常,每时每刻天天月月年年往前推进。“庸”并不平庸,“庸”是在不起眼的日常生活当中做出惊天伟业,在我们平平淡淡当中做出超出平淡的了不起的大事。中庸所提出的行为目标是知行合一,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中庸是中国文化当中最核心的一部分。当然我们不用去咬文嚼字,我们只要理解它的精神,就是不偏不倚,把握平衡,四两拨千斤,然后坚持到底。』
中庸一词可以说不断地有人攻击,它的名声在20世纪很不好。有人说是和稀泥,骑墙派,或者是墙头草等等。总之,中庸好像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精神痼疾,或者是一个精神的病痛而存在着,我认为这是很大的误解。
中,什么叫中——不偏不倚,容易吗?不容易。
举个例子,在A楼和B楼之间拉一条钢丝,外面刮着七级八级大风,我们要从上面走过去,你往左边,掉下去;往右边,掉下去。是高人吗?不是。你能够坚持正中的不偏不倚,从这东倒西歪摇摇晃晃当中坚持走过去,那才是高人。
中庸的中,还有一种解释,我们看一下:
亚里士多德称之西方的中为正中。我们看到天平是二者相折取其中的正中,左边这个盘子挂一斤的东西,右边这个盘子就要有一斤的砝码,那么这边如果挂一个大山,那边要用多大的砝码?中国不是这样,他把正中左移,移到这上面一称,一秤砣一个衡,如果是一斤的盘,他在上面找到平衡,如果你称一座山,他挪动那个四两拨千斤的秤砣,就找到平衡。
这是中国最高的智慧,它能在纷繁复杂险象环生的环境当中去找到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平衡,那是多么了不起。从这点看它和正中的平衡,和通过移动来调节的平衡,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叫做中。
那么庸呢?庸在《说文解字》当中是通假字,庸者,用也。就说有多么高深的理论,四两拨千斤找到平衡多么关键,都要运用于实践。南宋朱熹这样解释庸:庸者,常也。常,经常、时常,每时每刻天天月月年年往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