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智慧身心健康网 >> 智慧国学经典 >> 中华养生智慧 >> 正文第1页 ◇本文关键词:
养生之道:调阴阳,顺自然,畅情志,调饮食,慎起居
◇智慧指数:★★★★★ ◇智慧币:0

  智慧启引:『“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养生之道,在神,在形,在生生之和,顺自然,畅情志,调饮食,慎起居,避邪气,言精神则心性务求超脱,言物质则衣食期于调适,言起居则动静常有节度,“更能明于事理,善知机趣,必能明哲保身,臻于上寿也”。』

养生之道:调阴阳,顺自然,畅情志,调饮食,慎起居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乃长生之诀。曹庭栋说过:有生之物,莫不自爱其生。微虫且然,况于人类?夫人生一世,死者不可复活,逝者不可复留,故天下宁有更贵于吾生者?然情欲之纵肆,物质之丰欠,起居之失调,灾祸之迫害,百事杂陈,故而知人之长寿,难矣!

  “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增补遵生八笺》)一言以蔽之,不外精神、物质、起居三端。

  精神之要,首贵法一。《吕氏春秋•情欲》说:“人与天地也同,万物之形虽异,其情一体也,故古之治身与天下者,必法天地也。”法天地就是法道,又称为法一、抱一、守一,老庄认为这是养生最关键的问题。《庄子》论养生,也说:“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又说,“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这种思想,后来就成为了道家养生的最高指导原则,故《抱朴子•地真》说:“人能知一,万物毕。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之能知也。道起于一,其贵无偶。”

  《庄子•在宥》云:“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毗意损伤,大喜伤阳气,大怒伤阴气。怒喜悲思忧恐惊,五志七情过极均有害于养生,故要持清净心,方能“无视无听,抱神以静”。王先谦《庄子集解》里说:“道家所重在养生,而养生之要,则在养此生生之和……夫足以滑此和者(滑,扰乱),莫过于情。情生于知,启发此知者,耳目为之诱也。”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

  《吕氏春秋•贵生》中亦说:“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则弗为。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耳目感官为外物所诱,为追逐这些外在的东西,必然运用心思智巧,能追到则喜,追不到则悲,于是喜怒哀乐等为之生;诸种情态,或破阴,或破阳,阴阳二气失衡,即“滑此和”。人之欲不擅动,相牵制,才可令命珍。

  饮食乃人安身之本,“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备急千金要方》),因而,前人十分重视饮食养生。《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里的“五”涵盖了自然界赐予人类的一切谷物、果品、牲畜、蔬菜,食之能够强身健体。“合而服之”是指谨食五味,不可偏嗜,以杂合类食物之营养维护健康,这就是中医食疗“杂合以养”的理论,即现代所言之营养均衡。

  饮食有节诚能益寿延年,食不当则可损身害命,《养老奉亲书》就曾指出:“若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意思是说,如果饮食不注意节制生冷食物,或过饥过饱,或五味调和无度,便会引发疾病。合理的饮食要求“有节”,即强调饮食的质与量。

  于质而言,《论语•乡党》篇中孔子指出:“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近乎苛责的饮食要求反映了古儒对饮食的态度。其习不必尽沿,其情应当谨记。

  于量而言,儒家倡导的饮食有节的观点与中医食疗的饮食不节可致病的病因学说相一致。《内经》曾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认为暴饮暴食,可导致消化不良,影响气血流通,他病丛生。因此儒家遵循的不时而“不食”,过量而“不食”的节制饮食的观点与中医食疗的“饮食有节”原则是相一致的。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FirstLight】
  ↓↓↓↓↓▼ 其它朋友,还学习了以下智慧内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快捷方式 | 万年历查询 | 友情链接 | 加入我们 | 智慧共享调用 | 广告投放 | 关于我们 | 实用地图
请把本站介绍给您身边的人(您的学生、同事、朋友、亲人等),您的举手之劳可能会使他们受益无穷
Copyright © 2008-2012 WISE99.COM 智慧身心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06941号
阅读、学习、修养、成长,一个都不能少,一切尽在智慧身心健康网!
[呵护身体,滋养心灵]智慧身心健康网为您身心健康提供助力
技术支持/举报不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