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当众出丑的经历,如人前摔跤、叫错人名、没拉拉链等等。有的人能一笑而过,可也有不少人却留下心理阴影。
一笑而过者,也会有尴尬,但他们不许自己沉浸在尴尬里,能够甩甩头发,继续前行,其步伐和力量未见任何小弱和变形。因为他能跳出自己坐到云端,纵观历史长河,横看芸芸众生,发现:谁人无过!原来有缺憾是绝对存在,而完美才是个别和瞬间。
所以,他人“出丑”时,善意地给与理解;轮到自己了,也能温暖地笑笑。这在心理学上叫“接纳”。
留下阴影者,体验到的尴尬更多,且久久不能挥去。有的心灵从此不再舒展,有的因耿耿于怀而总想着寻觅时机一定找回面子。
一次班级里的张口结舌,却搞得自己走在大街上都恨不得帽沿遮颜,那是他将此一“点”丑,弥漫成一个“面”,感觉整个世界都会因此变脸;一次讲话不当,却由此断定自己这么没用!因为他将自己的一“点”丑,感觉成自己的“整个人”,而走向了对自我的全盘否定。这在心理学上叫“泛化”。
其实,出丑并没有那么可怕,人们会因此更“爱”你,因为你令大家感到放松、亲切、惺惺相惜。
大众为什么对“快乐女声”之类的海选赛如此热衷?因为看它没有心理负担,那些紧张的、卡壳的、跑调的、狼狈可笑的选手,让人觉得距离很近,不自觉地欢喜着选手的欢喜,忧虑着选手的忧虑,有参与其中的感觉。过瘾!
而且心理学研究发现,比起无可挑剔(完美)的人来说,有些小缺点的人更显得真诚、可信。所以,出丑只是证明了自己是人而不是神罢了。
不过,有些时候的“出丑”,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它或许是无意识向我们发出的一种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