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智慧身心健康网 >> 心理健康 >> 心理医生 >> 正文第1页 ◇本文关键词:
学会与不同心理年龄的人交往
◇智慧指数:★★★ ◇智慧币:0

  【智慧身心健康网启引】:『“心理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是可以变化的。如果我们能稍加用心地运用这种变化,它将成为改善各种难于沟通“阻力”的“滑动变阻器”。了解各年龄段“心理年龄”的优缺点,在与不同年龄和性格的人交往中,对此加以利用,取长补短,会使你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

学会与不同心理年龄的人交往

  “心理年龄”的高低和遗传、性格、经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甚至受近期心情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年龄”的高低各有利弊,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如一个“心理年龄”低于生理年龄的人会显得幼稚,不利于个人的社会化生存与成长,但其心态通常简单快乐,喜欢参加活动,精力旺盛,不保守;一个“心理年龄”远大于实际年龄的人虽然会让人感觉成熟稳重,但由于城府过深,很难与同年龄的人有相互的理解与共同的语言。

  实际上,“心理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是可以变化的。如果我们能稍加用心地运用这种变化,它将成为改善各种难于沟通“阻力”的“滑动变阻器”。

  比如对待小孩,我们会自然而然地用“孩子的口吻”与他们交流,这时我们就是在把自身的“心理年龄”下调到了与对方接近的尺度,所以不会觉得有沟通障碍。再如,成年后我们通常会感到和父母之间沟通困难,那是因为,在父母心目中我们永远是孩子。有时候我们一厢情愿地觉得父母“应享享清福”,却忽略了到底什么才是他们心中认为的“福”。父母对你的关爱并不因你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如果真的不需要他们对你付出、惦念和指点,恐怕他们感到更多的不是享福而是失落。所以,在长辈面前,我们要适当地表现出较低于生理年龄的“心理年龄”来。

  了解各年龄段“心理年龄”的优缺点,在与不同年龄和性格的人交往中,对此加以利用,取长补短,会使你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作者:杨舟)

【◇责任编辑:FirstLight】
  ↓↓↓↓↓▼ 其它朋友,还学习了以下智慧内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快捷方式 | 万年历查询 | 友情链接 | 加入我们 | 智慧共享调用 | 广告投放 | 关于我们 | 实用地图
请把本站介绍给您身边的人(您的学生、同事、朋友、亲人等),您的举手之劳可能会使他们受益无穷
Copyright © 2008-2012 WISE99.COM 智慧身心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06941号
阅读、学习、修养、成长,一个都不能少,一切尽在智慧身心健康网!
[呵护身体,滋养心灵]智慧身心健康网为您身心健康提供助力
技术支持/举报不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