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启引:『《黄帝内经》中说:“上工治未病”。治未病讲得就是防病。对于个人来说,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防病上,就能避免很多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发生。人的健康必然需要身体健康与心灵健康,所以另外一点就是得注意心灵的健康。心灵的健康不妨学会“释放自己”,认真做到五个淡泊:淡泊名利,淡忘年龄,淡忘疾病,淡泊情怀,淡然交友……』
身心健康:上工治未病,习惯要健康,学会五淡泊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是健康。
虽然今天医学及社会文明己经十分发达,但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抗生素的滥用,生活食品不安全,也同时对人的健康带来不可小看的影响。我国人口已步入老龄化,古稀、耄耋老人随处可见,但能活百岁的老人少之又少。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让每个人活得既“寿”而“康”,是摆在每个医学、环保、营养工作者面前一个长期而艰巨的重要课题。
谈到“健康”,过去我总认为无病就是健康,吃得好,睡得香,干得了活就是健康。从今天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对“健康”的理解太过于简单和抽象了,吃得好,睡得香和干得了活,仅仅是个人片面、局部的对健康的理解。
比如“吃得好”之说,如不注意科学合理的膳食,势必造成肥胖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血管病的增多。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已极大的提高,由于“吃得好”造成肥胖病、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富贵病”的人越来越多。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只有5%的人完全健康,20%的患有疾病,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对健康而言,全世界有八成人最需要做的,不是治病,而是防病。
《黄帝内经》中说:“上工治未病”。治未病讲得就是防病。对于个人来说,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防病上,就能避免很多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发生。
现代医学证明,任何疾病都不是突然到来的。脑中风、心肌梗死、癌症、糖尿病等死亡率极高的慢性病,往往需要经过10~30年的积累才能发作。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今天突发了脑中风,那么他一定是在10~3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动脉硬化。在这么长时间内,如果人能采取有效防病措施,结局也许不会是这样。
如何保健和防病?我一向认为,除经常保持适量的运动外,对于人体而言,合理清淡的饮食、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