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智慧身心健康网 >> 智慧国学经典 >> 中华传统智慧 >> 正文第1页 ◇本文关键词:
传统节日之腊八节吃腊八粥:家家皆腊八煮,合家欢聚一起食
◇智慧指数:★★★ ◇智慧币:0

  “腊”在远古时代本为一种祭礼名称,是古代颇有声势的岁终大祭。秦代开始把夏历十二月称为“腊月”,腊虽在岁终,而古时日期无定,今以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者,实与古之腊祭无关,而为佛家之说。

  大约在东汉明帝时,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到晋后盛行。佛教有一个吉祥的节日——释迦牟尼佛成道日。十二月八日这天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之说,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并将腊八粥分赠门徒及信众,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谓之腊八节,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民间有“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的谚语。该节从先秦始都是被当作“年节”来看待的。

  《礼记》曾有记载腊八节称:“一国之人皆若狂”。

  腊八粥食俗

  腊八粥又名“七宝五味粥”,不少寺院还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日,各个寺院送七宝五味粥让门徒斗饮,称之为“腊八粥”,又称“佛粥”。南宋大诗人陆游曾有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腊八吃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早在宋代,每逢十二月初八日,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如吴自牧《梦粱录》云:“自冬至后戌日,数至第三戌,便是腊日,谓之君王腊。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煮粥,含有“赤豆打鬼”的说法,后经历史演变,加上地方色彩,其内容便越加丰富多彩。

  宋朝周密撰的《武林旧事》中称:“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元、明、清一直沿袭这一食俗,清代最为盛行。宫廷里皇帝、皇后、皇子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还向各大寺院发米、果以供僧侣食用。


腊八粥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清朝孙雄《岁时杂咏》中有:“家家腊八煮双弓,榛子桃仁染色红。我喜娇儿逢览揆,长叨佛佑荫无穷”之句。

  我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

  在腊月初七的晚上,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人们在吃腊八粥前,先盛上几碗粥摆放于供桌上以示敬神祇、祀祖先。礼毕后,把粥分赠亲友邻舍,还需在午前送出,然后合家老少聚在一起吃粥,若有外出未归者,还得为其留一份。可见,民间对吃腊八粥是十分郑重的。

  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积德的善举。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责任编辑:FirstLight】
  ↓↓↓↓↓▼ 其它朋友,还学习了以下智慧内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快捷方式 | 万年历查询 | 友情链接 | 加入我们 | 智慧共享调用 | 广告投放 | 关于我们 | 实用地图
请把本站介绍给您身边的人(您的学生、同事、朋友、亲人等),您的举手之劳可能会使他们受益无穷
Copyright © 2008-2012 WISE99.COM 智慧身心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06941号
阅读、学习、修养、成长,一个都不能少,一切尽在智慧身心健康网!
[呵护身体,滋养心灵]智慧身心健康网为您身心健康提供助力
技术支持/举报不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