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人的心态与人的道德修养有关,一个人倘若心量广大,凡事不斤斤计较,对名、利等身外之物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任由自然;对人对社会充满忠挚、热爱和慈悯之情,与人为善,这样的人必然活得从容、坦然、安详。
既如此,身心常处于愉悦之中,自然心不受累,疾病亦无隙可入。
我国古代对于身心与健康之关系早有明言。
益州老人曾言:“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使其心不乱术,心不狂思,不含嗜欲,不着迷惑,则心君泰然矣。心君泰然,则百骸四肢虽有病,不难治疗,独此心一动,百患为招,即扁鹊华佗在旁,亦无所措手矣。”
益州老人的话在物欲横流现代社会中怕是不为人所信了。
但人一旦有了病时,四处求药而无治,这时作回头想,方知古人言之有理。只是为名利所迷久矣。
鉴于此,真诚奉劝世人,追名逐利当有度,切不可颠颠倒倒,失了心的安和。望君切记“心君泰然方是健康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