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智慧身心健康网 >> 美丽人生 >> 做人处事智慧 >> 正文第2页 ◇本文关键词:
说话的智慧:语言要注意技巧,技巧的好坏往往关系到事情之成败(第2页)
◇智慧指数:★★★★ ◇智慧币:0

  秦君曾帮晋惠公(文公之弟)抢在文公之先为晋君,惠公曾答应将焦、瑕这两个地方割让给秦国,作为对秦的报答,但惠公回国后,就翻脸不认账。这对秦来讲,晋君的言而无信,是记忆犹新的事,穆公焉能不耿耿于怀?况且晋国贪得无厌,等到向东夺取了郑国,随即就要向西扩充疆界,秦为郑邻,首当其冲。

  至此,情况进一步明朗化,“亡郑”非但无益于秦,却给自己播下灾难的种子,即在“陪邻”的同时,加速晋“阙秦”的进程,这实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有“舍郑”才是明智之举。

  烛之武巧用心理兼容原理,在对方认同、理解的基础上,求得双方感情发展的一致性,然后步步诱入,将对方转到自己一方的观点、立场上来,让穆公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心理转换,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烛之武的劝说,作出了“退师”的决策。

  再来看蹇叔是怎样劝说秦穆公不要兴师伐郑的。

  烛之武退秦师两年后,晋文公新亡,加上当时驻守在郑国杞子的“潜师”可袭取郑国的密报,穆公欲再度兴师伐郑。并就此事征求蹇叔的意见。

  蹇叔的回答先是:“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意思是:使军队劳累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听说过的事。一接触,先是一个埋怨,是在无任何分析的情况下发出的,先给穆公一个不痛快,造成心理上的不兼容,形成了一个没有共同语言的思维定势;这是一个失败的开头。

  蹇叔接着进行分析:“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这种分析是合乎事实的,不可谓有错。一个师劳力竭,一个以逸待劳,胜负是明摆着的。因此,“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这第二个埋怨接踵而来,这实在是言语交际之大忌。因为述事明理,只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万不可以理怨人。

  蹇叔接着作进一步阐述,重点强调了一个我“勤”敌“备”,得到的将是“勤而无所”的结局,岂止是无所得,相反是有所失。其中特别强调了敌“备”,敌有备无患,反之,我则有患。于是乎,“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这第三个埋怨又抛了出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FirstLight】
  ↓↓↓↓↓▼ 其它朋友,还学习了以下智慧内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快捷方式 | 万年历查询 | 友情链接 | 加入我们 | 智慧共享调用 | 广告投放 | 关于我们 | 实用地图
请把本站介绍给您身边的人(您的学生、同事、朋友、亲人等),您的举手之劳可能会使他们受益无穷
Copyright © 2008-2012 WISE99.COM 智慧身心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06941号
阅读、学习、修养、成长,一个都不能少,一切尽在智慧身心健康网!
[呵护身体,滋养心灵]智慧身心健康网为您身心健康提供助力
技术支持/举报不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