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关语智慧之三:暗示,隐晦
不能表示意思或不愿意明白表示意思,而用带有双关的语言使人领会,或给自己留下大的回旋空间,或是只让交际对象领会,使其他人员无法知道隐情而达到安全的目的。
奸臣严嵩夜写奏章,编造罗先洪的罪名,准备早朝时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治他的罪。此事被他女儿发现了,认为爹爹整公公不该,便情急生智,让丫环给公公送一杯茶,再三嘱咐要让在严嵩家中的公公体会茶的意思。
罗先洪这时还没有睡,他见儿媳派丫环送茶,心里已是疑惑。打开茶碗一看,只见水面上浮着两颗红枣和一撮茴香,更是生疑。他细细分析茶杯中两颗血红的枣子和一撮茴香,顿时悟出它的含义来,莫不是儿媳已经得到信息,暗示我早(枣)早(枣)回(茴)乡(香),逃离这是非之地。罗先洪于第二天拂晓骑着快马,急奔故乡。严嵩见亲家已走,也只得作罢。
罗先洪的儿媳用事物名称的谐音作出暗示,棋高一筹,看是送茶,实是给信,且具有很强的隐晦性,让公公化险为夷。
双关语智慧之四:撰联,深意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广大人民群众固然喜爱那些浩如烟海、繁如山花的通俗易懂对联,而对那些一语双关的巧联更加雅俗共赏。
有一幅对联盛传不衰,受人青睐。1900年,美法等八国联军侵入中国,腐败的清政府屈膝求和。在一次清政府与八国联军代表议和的会上,有一联军代表傲慢地对清政府代表说:“听说你们中国有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叫做对对联。现在我有一上联,诸位能对得上吗?”说罢,环视一下四周,大声念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八国代表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发出一阵狂笑。
面对敌人的挑衅,清政府的代表有的尴尬,苦笑,有的虽然怒目圆睁,却无词答对。忽然,一年轻的秘书霍地站起,随口高声念道:“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八国联军代表听罢,相视愕然,目瞪口呆。
这位秘书针对八国联军这些侵略分子不可一世的傲慢态度,随口答出下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透过联意,义正词严地指责了帝国主义侵略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