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智慧身心健康网 >> 身心健康成长推荐 >> 正文第7页 ◇本文关键词:
心灵成长书籍推荐:《天下是给出来的》越给越幸福(第7页)
◇更新:2011/6/10 ◇智慧指数:★★★★ ◇智慧币:0

  这是一个我听完后非常难忘的故事:

  有一个小男孩,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了,他很伤心地跑到山里,对着空旷的山谷喊:“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

  山谷中立刻传来回音:“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小男孩听完更加难过了,原来连大山也不喜欢自己

  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对他说:“孩子你再喊一次,但这次你要对大山说‘我爱你!’”小男孩满心疑惑地对着山谷喊:“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这时山谷传来回音:“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小男孩终于破涕为笑。

  生命其实是一个很奇妙的“轮回”——当我们在祝福别人的时候,实际上自己也受到了祝福;当我们在咒骂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挨骂了;当我们攻击别人时,其实我们是在自我攻击,不仅如此,我们攻击别人一次,就相当于自我攻击三次。因为我们讲每句话时,都要在大脑中先想一遍,然后说一遍,说的同时,自己又听了一遍,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我们“享受”了自己所说的话三倍的能量。因此,我们说出来的是含有正面能量的话,还是含有负面能量的话,对自己而言,不就非常关键了么!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在生活中,我们必须密切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尽量让自己给予这个世界的都是美好的正面能量。要知道,“给”这个世界正面能量,受益的不只是别人,还有我们自己。不仅如此,在物质世界里,“给”还是将更多的金钱带到自己生命中的最好方法。

  这个观点,在《秘密:吸引力法则》这本书中也有详细的描述,书中说:

  “给予”是把更多金钱带进生命里的强效方法,因为在给予的时候,你等于是在说:“我有很多。”所以,当你知道这世界上最有钱的人都是最伟大的慈善家时,你不应该感到惊讶。他们捐出庞大的钱财,当他们给予时,依据吸引力法则,宇宙会开始行动,让数倍的巨额财富回头涌向他们。如果你这么想:“我没有那么多钱可以给呀。”答对了!现在你终于知道为什么你的钱不多了吧!如果你认为自己没钱可以给予,那么就开始给予吧。当你开始表现“给予”的信心时,吸引力法则一定会给你更多,好让你去给予。

  《秘密:吸引力法则》这本书我反复读了很多次,我深刻地认同书中所讲的理念。但是在这里,我必须说明的一点是:“给予”和“牺牲”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当我们用充满爱的心去“给予”时,内心的感觉会非常美好,而“牺牲”则不会带来这种美好的感觉。“给予”发出的是充足有余、积极向上的信号;“牺牲”发出的则是匮乏、无奈,甚至是委屈的信号。前者会令人充满自豪感与幸福感,后者则会令人感觉挫败甚至产生怨恨情绪。

  只有心甘情愿的“给予”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

  ◆快乐只能“自给自足”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那些幸福感强的人,不是因为拥有得多,而是因为计较得少。这确实是一条人生真理。在《动物世界》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狼妈妈在外打猎回来,小狼会“呼拉”一下子冲上前去,围着狼妈妈“呜呜”地叫,向妈妈索求食物。狼妈妈如果捕到了猎物,小狼就可以大快朵颐,享受一顿丰盛的美餐;但如果狼妈妈一无所获,那小狼就只好饿肚子了。对于还没有学会独自生存、自食其力的小狼来说,向外索求食物,是一种本能。

  但在很多成年人的内心世界中也常常会出现这样一只饥饿的“小狼”,它通过各种方式向外部世界发出索求的信号。只是这只“小狼”向外索求的并不是食物,而是爱、尊重、关怀、欣赏赞美、信任、包容、接纳、认可、财富、名望、权力等。这种索求的行为,在那些内心匮乏、缺少自信的人身上更为常见。这些人总是企图通过“索求”的方式,让自己的内心变得丰盛和圆满,可是令他们措手不及的是,内在的那只“小狼”却总是“欲壑难填”。

  关于这种状态,心理学中有一种说法,叫“坑洞理论”。“坑洞”是什么?它指的是我们与自己的内在失去联结的某个部分。当我们与自己的内在失去联结时,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空洞的感觉。我们的内心就会感到匮乏,整个人会变得自卑,自我价值也难以获得满足,于是,我们就会不停地向外索取,希望借由外在价值的获得来填满内心的空洞感。有时,我们会用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时也会以物质或精神层面的某些东西,如金钱、权力、名望等来填补这个空洞。

  但是,大多数人,都很难觉察到自己内心的这种欲望空洞,于是,在现实中,许多人带着一身的“坑洞”四处奔忙,常常感到疲惫不堪。他们通常只能意识到自己的欲望:我想要赞美,我想要成功,我想要金钱,我想要别人的爱……

  妻子说:“我很不快乐,因为先生经常出差不在家。”她期待她的先生能经常陪她,她的快乐来自于自己丈夫的陪伴;

  母亲说:“我的孩子不听话,我很生气!”她在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听话些,她的快乐来自于自己孩子的懂事、乖巧;

  职员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感到很难过!”他在期待上司的赏识,他的快乐来自于自己老板的重视与欣赏

  …………

  以上这些人都做出了一个相同的决定——向外在世界索求幸福与快乐,或者说,他们把幸福快乐的掌控权拱手让给了他人,而不是自己决定自己的心情。这种想法与做法让他们成为了一个个理直气壮的索取者,当他们的目的没有达到时,他们就开始责怪别人太吝啬,对他们付出的太少,进而会抱怨整个世界不公平。

  其实,期待、依靠就是在“索求”,就是在“要”,而欲望和需求在出现的那一刻,便暗示着我们内心的“坑洞”已经产生了。

  很多年前,我的内心也有许多“坑洞”。二十几岁时,我的事业刚刚起步,为了公司的发展,我特别渴望能结交一些所谓的“上层人物”,特别希望自己能融入所谓的“上流社会”。在我的观念里,结交了“上层人物”,自己才更有面子,也才更容易飞黄腾达。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攀缘”一些“局长”和“总裁”,希望自己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希望他们能在各方面给予我更多的关照。

  那时,我经常请这些“上层人物”去高档场所消费。我本来是不抽烟、不喝酒的,但因为自己的内心对别人有所求,所以一到那种场合,我就像变了一个人。为了迎合他们,我强迫自己抽烟喝酒,强迫自己对他们百般殷勤,刻意说一些讨好、恭维的话。无论谁跟我喝酒,我都是一饮而尽,因此经常喝酩酊大醉。

  但是这样的经历,没能给我带来一丝一毫的快乐。我感自己的肉体和灵魂都饱受折磨。我觉得跟他们在一起时,整个人的能量非常低下,内心会时不时地感到痛苦,因为不能感受到被尊重、被欣赏,也不能感受到我所需要的、友间的那种感觉。我知道,我与他们之间很难建立起真正洁、真挚的友谊。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不真诚的,就是带谄媚、索求的心理在与他们相处,这一切他们当然清楚。一种各取所需、以利益为前提的交往模式下,彼此间又怎会产生真正的友谊呢?

  现在想来,那时候的自己真的很幼稚,也走了很多弯路。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我才获得了成长,才明白了很多道理。后来我慢慢发现,如果我们能放下向外“要”的心理,放下自己内心的“索求”,放下攀缘的行为,我们就能与自己的内在重新建立联结,内心的“坑洞”才会消失,内在的真正力量才会生起。

  “坑洞”无需填补,你只要不再对它牵肠挂肚,不再渴求它,它就会消失。当你不再向外“索求”,不再向外“要”,反而将自己所渴求的东西给予他人时,你就能真真切切地感到自己真的什么都不缺,也能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

  我国清代明臣林则徐有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用上联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才能取各家所长,把事情办好;下联则是砥砺自己,一个人必须要能降服内心的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清白做人

  什么叫“无欲则刚”?说得通俗些,就是你不用对我好,我本来就很好;你不用赞美我,我并不缺少赞美;你也不必一定要把我当朋友,你当不当我是朋友,我都会很快乐;你也不用爱我,我的生命中并不缺少爱……当我们的内心对外在世界、对他人没有任何期待,没有任何索求的时候,就不会因为他人的言行、态度等感到痛苦了。当我们不去“要”时,我们的内心就变得无比强大,也就拥有了真正的力量。

  歌德有一句名言:“我爱你,但这与你无关。”这句话真的太有智慧了!如果我们真爱一个人,那就只管付出、奉献,不管对方是否爱我们,我们都一如既往地爱对方,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爱。我更相信,我们每个人在“给”的时候就进入了天堂,在“要”的时候就进入了地狱。只有认可了“给”,我们才能让自己“无欲则刚”;也只有学会了“给”,我们才能把人生中的快乐真正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责任编辑:FirstLight】
  ↓↓↓↓↓▼ 其它朋友,还学习了以下智慧内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快捷方式 | 万年历查询 | 友情链接 | 加入我们 | 智慧共享调用 | 广告投放 | 关于我们 | 实用地图
请把本站介绍给您身边的人(您的学生、同事、朋友、亲人等),您的举手之劳可能会使他们受益无穷
Copyright © 2008-2012 WISE99.COM 智慧身心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06941号
阅读、学习、修养、成长,一个都不能少,一切尽在智慧身心健康网!
[呵护身体,滋养心灵]智慧身心健康网为您身心健康提供助力
技术支持/举报不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