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乐人皆有之,有的人以乐观为主,而有的人以悲观为主。无论乐观或悲观都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来逐渐形成的习惯,乐观者少病长寿,悲观者多病折寿是人人皆知的。有的人也知道乐观有益健康,但总乐观不起来,并因此又苦恼,陷入更深的悲观。怎样才能使自己乐观起来呢?在思维方法上是有讲究的,那么怎样的思维方法才能乐观起来呢?
之二:对任何事物先从好处方面想。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这是事物本身所决定的。只是乐观的人是把事物的好处看得多,而悲观的人则是把事物的坏处看得多。例如同学们到校园里散步,看到花坛里的月季花盛开怒放。有同学说:“哇,多美、好香的月季花呀”,另一同学说:“我最讨厌月季花啦,全身是刺,不小心被它扎着好痛呵。”
这样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有的,又如堵车或半路自行车坏了等客观原因上班迟到了,乐观的人会主动到领导那里说明原由,尽量提供客观证据,求得领导的谅解,当领导谅解了也就没有思想负担了。而悲观的人则想,这下我可要倒霉了,老板早就看我不顺眼,想炒我的鱿鱼,这下可给他炒我的鱿鱼找到借口了,提心吊胆等着老板来炒鱿鱼,等了好几天也没有什么事。
原来在一起上班的两个工人,因企业不景气同时下岗了,乐观的说:“下岗怕什么,我们都有两只手,干别的照样赚钱。”下岗后他就立即报名驾校,学习汽车驾驶,当拿到驾驶执照后就开出租车了。一个月下来比下岗前赚的钱还多。
悲观的说:“都怨自己没本事,脑子不灵,笨手笨脚的以后我还能干什么呀,听天由命吧!”整天无所事事的在家里吃闲饭。所以对任何事情都要多从好的、积极的、乐观的方面去看,生活才能过得快乐、洒脱,才能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决心。
之二:要有正确的归因论。
所谓归因,是指事后总结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悲观的人总是把成功的原因归结到消极的既不可靠又不稳定的因素,如碰巧了、走运了,瞎猫碰上个死老鼠等等;而失败时又把原因归结到不可改变的因素,如我根本就不是那块料,脑子笨、能力差等。
这样的人怎么能看到美好的前景和成功的希望呢,因为成功的原因是自己不能控制的运气或巧合,而失败的原因则是固定不变的自己脑子笨、能力差等。所以要想乐观起来,就必须改变上述不理智、不客观,也是不正确的归因论,要把一切事情的主要原因归结到能控制、能改变的因素上来,这样才能看到希望。
如把失败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粗心大意等可改变的因素,并找出改正的措施,设法改正,就能看到成功的希望。第二次自己加倍努力,想周到全面些就不会失败了。把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强,脑子灵活、聪明等积极因素上来,更增强了以后工作的信心和勇气,就会把工作做得更好,心理也就会更乐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