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智慧身心健康网 >> 心灵健康智慧 >> 正文第1页 ◇本文关键词:
你有好人综合征吗?一心当好人,并不一定幸福
◇智慧指数:★★★★★ ◇智慧币:0

  智慧启引:『好人综合征往往不仅是一种行为偏差,而且是生活或事业的某些方面出现了危机的征兆。一心当好人不是一个无大碍的问题,而是一种有害的心理疾病,它源自“好人”对自己个体价值的信心匮缺,渴望用对他人做好事来换取外来的肯定和赞美,这种渴望一旦成为心理定势,就会严重降低行为者的判断力和自控力,变成一种可以称作“癖”的习惯和依赖。“当好人”并不是好人一个人的事,往往会弄得家人很困扰。一个人要保持健康的心理,有合乎常理的行为,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健康界线”。不顾一切地做好人好事,不计任何代价地要让别人接受自己,喜欢自己,在有这样的行为之前,或者在这样的行为成为头脑中的“好事”之前,个人健康界线和亲疏意识一定先已发生了某种变异。与好人综合征伴生的往往是扭曲的幸福观。幸福的感觉或自我意识的满足取决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我们自己并不能把握它,因此实际上并不能带来幸福。』


你有好人综合征吗?一心当好人,并不一定幸福

  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在他的《沉思录》中写道,“不要浪费时间讨论谁是好人。做一个好人。”在一般人的头脑里,好人的价值不证自明,毋庸置疑。至于谁是好人,好人的心理和行为有些什么特征,则很少有人仔细想过。

  然而,在美国有一个叫“好人综合征”的说法,为人们思考好人和好人所做的好事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分析与治疗视角。

  所谓的“好人”,是那些对别人特别亲切和善、特别好说话、有求必应、想方设法帮助别人并以此为荣的人。对他们来说,当好人不仅是一种习惯或行为方式,更是一种与他人建立特殊人际关系的方式。

  好人做的是令别人高兴的事,所以好人总是能够讨人喜欢。很少有人讨厌好人来替自己无偿地做好事。可以说,接受好人助人为乐行为的其他人,都有意无意带有自私目的,利用和受益于好人的这一特点。而好人对此不仅不在乎,而且还乐在其中。好事未必有助于社会中善的累积,这是一个问题,但一般人只是把它看成一个无大碍的问题。

  早在许多年前,有逾25年临床经验的心理医生哈丽雅特·布莱克的《讨好的毛病:治疗讨好他人的综合征》一书让读者看到,一心当好人不是一个无大碍的问题,而是一种有害的心理疾病,它源自“好人”对自己个体价值的信心匮缺,渴望用对他人做好事来换取外来的肯定和赞美,这种渴望一旦成为心理定势,就会严重降低行为者的判断力和自控力,变成一种可以称作“癖”的习惯和依赖。

  布莱克所说的“讨好他人”综合征就是人们现在一般所说的“好人综合征”。

  好人综合征是可以自我测试的,心理学家们建议每个人不妨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例如:

  ★“你是否在想说不的时候却说了是?”

  ★“你渴望所有的人都赞许你吗?”

  ★“如果有人不喜欢你,你觉得难受吗?”

  自我检测的先决条件是对自己诚实,如果一个人对上述问题回答“是”,那么他很可能已经患上了好人综合征。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FirstLight】
  ↓↓↓↓↓▼ 其它朋友,还学习了以下智慧内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快捷方式 | 万年历查询 | 友情链接 | 加入我们 | 智慧共享调用 | 广告投放 | 关于我们 | 实用地图
请把本站介绍给您身边的人(您的学生、同事、朋友、亲人等),您的举手之劳可能会使他们受益无穷
Copyright © 2008-2012 WISE99.COM 智慧身心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06941号
阅读、学习、修养、成长,一个都不能少,一切尽在智慧身心健康网!
[呵护身体,滋养心灵]智慧身心健康网为您身心健康提供助力
技术支持/举报不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