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启引:『人的情感是可以相互作用的,如果你喜欢的人越多,表明你的受欢迎程度越高,你的人缘就越好;反过来,你讨厌的人越多,你的人缘就越差。常记他人的“好”,你在他人眼里也就“好”。』
哈佛大学的一节公开课,讲课的是哈佛大学著名的桑德尔教授。
那天,桑德尔教授拿出了一张白纸,然后在白纸上画了一个黑色的圆点。他问学生:“你们看见了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黑点。”
桑德尔教授说:“你们只说对了一部分,纸中最大的部分是空白。我们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只见小,不见大,从而束缚了我们的心。另外,如果我们把这个黑点看成是人的缺点,它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有些人总喜欢盯着自己的缺点不放,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自卑而怯懦的人。”
“还有一些人习惯于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从而使自己失去了世界上所有的朋友。而相反,如果你经常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计较别人的缺点,别人的心门将马上为你敞开,把你视为知己、挚友。”
古人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意思是说人要反省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不要对别人太苛刻,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缺点,而要以宽容大度的心态对待别人的缺点,我记住人家的好处和优点。
一位心理学家发明了一种自测“人缘”好坏的便捷方法。举个例子说明这种方法吧:假如你是一个大学生,在你的寝室里还住着另外三个同学,在这个小环境中,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受欢迎程度如何,你不必委托第三者搞问卷调查,只要问问自己三个同学中,我喜欢(或者讨厌)几个人?如果你喜欢的人越多,表明你的受欢迎程度越高,你的人缘就越好;反过来,你讨厌的人越多,你的人缘就越差。
也许有人不理解,明明是要调查我自己的受欢迎程度,现在却问我究竟喜欢或者讨厌多少人,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心理学家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在交际中,人的情感是可以相互作用的:当你真心喜欢一个人,即使你不对他说出来,也没有为他做过什么特别的事,但时间久了,对方就能感觉到,就会以同样的情感回报你;如果你心中很讨厌一个人,哪怕你将这种情感隐匿得很深,从未给对方什么脸色,最终也会被他感知、回击。
所以说,常记他人的“好”,你在他人眼里也就“好”。你要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必须首先怎样对待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