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智慧身心健康网 >> 精彩生活 >> 感受生活 >> 正文第2页 ◇本文关键词:
你“失足”了吗?让生活慢点,别做“失足”者(第2页)
◇智慧指数:★★★ ◇智慧币:0

  丹尼贝尔说:城市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选择一座城市,就是投奔一种生活。规划一座城市,就是设计一种生活。

  “湖上笠翁”李渔最懂“步”和“行”的关系。在《闲情偶记》里,他向沉湎车马者建议:“使乘车策马之人,能以步趋为乐,或经山水之胜,或逢花柳之妍,或遇戴笠之贫交,或见负薪之高士,欣然止驭,徒步为欢,有时安车而代步,有时安步以当车。”

  他的时代全是木牛流马的环保车,故只从美学上衡量废足的损失,若换了现在,无马可策、无辔可驭,唯有屁股冒烟的汽车,这位绿色享乐者恐该气急败坏了。虽发掘出很多足乐,但显然,他对沿途空间企求太高:山水之胜,花柳之妍,负薪之高士……也就是说,行步之趣须魅力风物相伴,心旷神怡,方举目皆景,否则即纯粹累足之苦。

  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雅各布斯说出一重要观点:城市要饱满,须保证“大多数街段要短,也就是说,在街上很容易拐弯”。在北京,真正对漫步发出邀请的是胡同。其一砖一木都有体温,元素鲜活、细节密集,最具酵母气息和微生物色彩,所遇之人也有趣……重要的是,你能与它对话,一副门礅、春联,一棵槐树和一窝喜鹊,一丛墙头草或一只流浪猫,都是一个有趣的信息体。

  当走路成为一件乏味的体力活,兴致即衰了。人行道的物理性能再好,也只能满足运动一下筋骨,寂寞而出,索然而归。在广州、厦门和泉州的老城,我邂逅一些残破的旧骑楼,它们身处繁华,临街倚铺,探出一溜檐廊来,衔连几百米,可遮风避雨挡晒。据说该设计曾风靡于南洋,和古廊桥相似,它处处体现对行人的召唤与体贴,可谓关怀备至,非常温馨。

  北方的林阴道、风雨亭,南方的骑楼、廊桥,都是漫步文化的产物。或许车马稀少之故,祖先在建筑上极其呵护行人和散客。现代场馆则相反,重车辆重利润,泊车位、停车场,设施服务皆一流,但一个过路人休想从建筑中得到免费的好处。

  给双足一块有力量的落点吧,否则,从肉体到精神皆有“失足”感。

  那年,崔永元拉一帮人去搞“新长征”,我的央视栏目做了期纪录片,讲这群好事者如何折磨自己,如何痛并快乐着。我还发明了个词:“精神足疗”。

  在我看来,小崔的红旗实为幌子,不过是一帮废足已久、萎靡不振的现代人——做了次“足底按摩”罢了。据说疗效不错,很多脚激动得热泪盈眶,小崔的抑郁也好了大半。足底穴位那么多,通着那么多的经络和神经元,不治百病才怪呢。㊣(智者:王开岭)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FirstLight】
  ↓↓↓↓↓▼ 其它朋友,还学习了以下智慧内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快捷方式 | 万年历查询 | 友情链接 | 加入我们 | 智慧共享调用 | 广告投放 | 关于我们 | 实用地图
请把本站介绍给您身边的人(您的学生、同事、朋友、亲人等),您的举手之劳可能会使他们受益无穷
Copyright © 2008-2012 WISE99.COM 智慧身心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06941号
阅读、学习、修养、成长,一个都不能少,一切尽在智慧身心健康网!
[呵护身体,滋养心灵]智慧身心健康网为您身心健康提供助力
技术支持/举报不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