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自己的善意,使大家对我们产生比较良好而深刻的印象,才能进一步建立关系。别人注意我们,却产生不良的印象,不如不让他注意,反而更好。所以,我们不但需要引起他人的注意,还需要造成良好的观感。
不仅自己向善,还要导人向善。朋友的美德,应该替他宣扬;朋友有缺点,要帮助他改正。闻过则喜是一种美德,可惜做得到的人委实太少,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意思说,当朋友有过错的时候,要忠诚地劝告他,要好好地开导他,如果他不接受的话,那就要停止,不要去自取其辱啊!
指出朋友的缺点或错误时,要先赞美他,然后批评他,最后再赞美他,这样他才乐于接受。也可以借用别人的话来批评对方,譬如,“有人说你相当不近人情,但是我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或者“我看你整天忙于工作,偏偏有人还在批评你偷懒……”,这样就可以弱化批评的语气。
想改掉朋友的坏毛病,最好以身作则,让其耳濡目染,慢慢自己调整。因为朋友之间是互相影响的,我们常常告诫别人,谨防交友不慎,就是因为不好的朋友会给我们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们把这种朋友斥之为狐朋狗友,而把那些能带给我们好的影响的朋友称为益友。
我们要影响对方,必须先了解他的背景和立场,主动给予配合,才能让他乐意接受。尽可能发现彼此相似的地方,最好能找出他的优点,逐渐喜欢他、关心他。当这些反应传给他以后,他也会有所回馈。彼此都伸出友谊之手,产生交互作用。先承认他言之有理,让他了解我们并不是存心要改变他。然后晓以道理,使他觉得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也有另外一番道理。当他身心放松的时候,趁机让他自己改变,通常比较容易收效。
表达善意要多替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别人才可能依据交互精神,同样站在我们的立场来合理地回应。大家都将心比心,交集的范围加大,彼此有共识,当然容易沟通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任何人凡事只想到自己而不考虑他人,必然被视为自私自利而得不到他人的支持和欢迎。
想想自己,也想想别人,才能合理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合乎将心比心的原则。有一句话很通俗,“前半夜想自己,后半夜想别人”。不过有些人前半夜想自己,想着想着就睡着了,从来没有想过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