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智慧身心健康网 >> 精彩生活 >> 感受生活 >> 正文第1页 ◇本文关键词:
每个人都有的局限:无法听进智慧忠言
◇智慧指数:★★★ ◇智慧币:0

  民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笔墨官司”,鲁迅和林语堂、胡适等人的笔仗打得风生水起,至今仍留余韵。此外还有一宗不太有名的“官司”,那就是傅雷与张爱玲之间,说是傅对张大兴攻讦,极力反对这种文坛的唧唧歪歪之旖旎之风;而张爱玲也毫不客气,在一定的场合对傅雷假以辞色。依稀中也记得,张确实在自己的文字里间接而有力地言说过傅雷的“不懂行”。

傅雷先生

  有天临睡前,无意中拿出一本《傅雷作品》,其中正好有占了14页的长文《论张爱玲的小说》。怀着看热闹的心情,直接翻到了这一篇。谁知道,体悟的不是热闹,而是感动

  令人吃惊的是,傅雷原来对张爱玲及其作品《金锁记》评价非常高。他说:“作家们在填补文艺作品的缺陷时,《金锁记》是一个最圆满肯定的答复,结构,节奏,色彩,在这件作品里不用说有了最幸运的成就……新旧文字的糅合,新旧意境的交错,在本篇里正是恰到好处。(《金锁记》)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曾读过傅雷的各类文字,此文是我见过的他对单个作者评价最高的一篇文艺评论。他用了差不多7页的篇幅来剖析《金锁记》及夸赞张爱玲这位当时很年轻的女作家。此后的7页内容,则对她的《倾城之恋》《连环套》进行了评点,同时也就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写作技巧进行了探讨。

  其中,对《连环套》的批评是比较严厉的,让人不由自主就想起《傅雷家书》里傅雷对于傅聪语重心长的教导。臧否之间,傅雷对于张爱玲的点评皆为肺腑之言,令人感动。即便在批评里,也有诚挚的赞赏与爱护在。

  斯人已逝,空余惆怅。张爱玲终究是没有听进去傅雷的逆耳之言,心灵的窗户终究没有多开几扇。她的天才与她这个人一样,囿于一隅,人生的道路也越走越窄。她出走美国后,曾写过几部英文小说,天才的闪光依然令人惊叹,但题材基本没有大改变,此种才华在异域也没有什么市场。

  及至于在纽约终老,她的神奇之笔已日趋平淡,连不多的随笔和散文,也大多是平凡之作。而她本人晚年除了孤寂,还在与某种看不见的小昆虫搏斗而不断地搬家。如今已经有心理学者认为,这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疾患,她其实是在与自己搏斗。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青春正好、风头正健、机遇很美时,很难去面对那些直接指出我们难堪的缺点的人。即便内心深处知道他(她)说的也许是对的,却也抹不下面子,只是一味逃避。最终,这个缺陷如一个返回的黄蜂,在拐角处狠狠地蜇你一下,而你再也不是过去的你了。

  傅雷曾经提出如父如兄才会说出的忠告,但那些在高度评价后的话语是多么让一个正值盛景的年轻人厌烦的啊,聪慧如张爱玲,也会蹈此人生困境。

  我们每个人身边,或是人生的机缘里,都可能遇见一两个“傅雷”。学识广博、内心慈悲、言语锋利的他那么希望你在学业、事业及个人的修为方面少走弯路、可以“人尽其才”。但他们的表达再温厚婉转,亦令人难以接受。

  真相总是带刺的,而我们每个人要面对的真相就是,并非圣人的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自身不完满、内心深处甚至有大弱点、看清别人总是比看清自己容易等等“盲点”,这也正是我们的局限性。

  因此,如果“傅雷”出现了,不要一味反击,不如“反求诸己”:是不是他说的正好是我们羞于承认的局限性。要知道,不是每一个有才华有见识的人都愿意来评价你,都愿意如父兄一般给你最真实的扶持。珍惜他对你说过的不那么好听的话,或许正是人生的另一扇窗。㊣(智者:东方小四)

【◇责任编辑:FirstLight】
  ↓↓↓↓↓▼ 其它朋友,还学习了以下智慧内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快捷方式 | 万年历查询 | 友情链接 | 加入我们 | 智慧共享调用 | 广告投放 | 关于我们 | 实用地图
请把本站介绍给您身边的人(您的学生、同事、朋友、亲人等),您的举手之劳可能会使他们受益无穷
Copyright © 2008-2012 WISE99.COM 智慧身心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06941号
阅读、学习、修养、成长,一个都不能少,一切尽在智慧身心健康网!
[呵护身体,滋养心灵]智慧身心健康网为您身心健康提供助力
技术支持/举报不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