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启引:『我们都准备好根据规则、说明、期望或者习惯倾向等来处理某些问题、做某些决定、下某些判断,我们总是被局限在一个自己认为无比正确的“思维定势”里。事实上,有些时候,只要你开始走,每前进一步,都有更多的可能,就算你瞎扑腾,也比坐以待毙高明得多。』
有个同学,数年前大学毕业去搞推销,无论家长还是同学都无法理解,这似乎是一个一意孤行的决定。可是现在,那同学已经是大地区的代理了。
另一个同学多次求职未果后,转行去做自己喜欢的电脑,学心理的去搞电脑,这也是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选择。可是现在,那同学已经拥有几个公司了。
还有个小学同学,因为工伤赋闲在家,突然要去卖蒸馒头,全家又是一致反对,在农村谁家不会蒸个馒头呢?可是现在,他的馒头生意已经做到了县城周边,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明星。
我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在选择的十字路口,大致相当的一批人好像走一条确定的路才算符合常理。在一个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领域,你非要去走上一遭,多少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可现实却常常和我们开玩笑。你以为自己在正道上,别人都没上路,或者走在你后面。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别人和你走的根本不是一条赛道,终点的精彩度并不输于你。
朋友说起中学同学聚会。那个高考200多分的同学,开了奥迪A6,名牌大学毕业的一拨人,却还在为房子发愁;那个当时只过了大专线的女孩,开了一间工作室,可谓风生水起。读了经济系的几个同学,迎面遇上金融危机;班里最漂亮的女孩,嫁了一中年发福男,搞得班里男生都恨不得自残,最不被看好的“丑小鸭”,偏偏去了国外,老公还挺帅……
郁闷吗?那是一定的,当年想破脑袋也预料不到这个结局,现实总以最出乎意料的概率,让你感叹自己的短视。
是的,我们都准备好根据规则、说明、期望或者习惯倾向等来处理某些问题、做某些决定、下某些判断,我们总是被局限在一个自己认为无比正确的“思维定势”里,从A推到B,再从B推到C。
比如,现在让你回答,你最适合做什么?搜寻的一定是你的兴趣,你的专业,你现在的硬件足够你去从事什么,因为你相信,很多事情都有它既定的规则,顺应这个规则,你才可能终有所成。
你相信读了大学才是正规军,你相信有学历才说明你有能力,你相信挣很多钱才表明你有实力,你还相信要在某个年龄段在某一个职位上才觉得自己是成功的。
你觉得一个聪明外向的孩子将来肯定发展不错,一个孤僻闷不作声的孩子将来肯定问题不断。
你还假想过一个人起点比别人高,终点也差不到哪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