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经万典,孝义为先,空口诵读,替人数钱。”“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天下明师予人规矩,不予人巧(投机取巧,巧取豪夺等)。做万事从做人开始,做人从修德开始,修德从孝亲尊师开始。
现在不少人很难做到在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在外礼敬尊长,以致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干群关系等人际关系很难和谐,这样的现实不得不引起有心人的反思。
试想,一个人连孝亲尊师都做不好,还怎样谈做人,不会做人又怎样能够做好事呢?
一九九零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发行的《三字经》中教导学生“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意思是说人生首先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才是多见识天下之事,多闻古今之理,了解数量,懂得文理。
可见,“百育德为首,万善孝当先”。
佛经讲:“慈父恩高如山王,悲母恩深如大海。”
生命来自于父母。父母在孕育、养育、教育生命的过程中所付出的精力、心血、忧悲、辛劳等等,不是世间制造一件工艺品、建造一幢建筑物所能比拟的。
生命是如此来之不易,所以活命、养命、救命之恩是深恩。父母双亲孕育我们成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懵懂无知到通晓事理,成年累月,不辞辛苦,不计报酬,无私奉献,更是劳苦功高,恩重如山。
既然父母对儿女如此恩重如山,做儿女的又有什么理由不孝敬父母呢?不仅没有任何理由,而且做儿女的对父母的孝敬无论好到什么程度都不为过。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子女者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在中国历史上,从古到今,没有哪个朝代不重视孝道,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视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