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智慧身心健康网 >> 智慧国学经典 >> 中华传统智慧 >> 正文第2页 ◇本文关键词:
修炼德性从孝敬父母开始(第2页)
◇智慧指数:★★★★★ ◇智慧币:0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孝既然被传统中国人奉为首要的德行,人们自然也就需要一些孝的楷模,作为效仿的榜样。中国文化中最著名的孝行楷模,莫过于“二十四孝”。不过,作为二十四孝之首的舜的故事,却不是一幅父慈子孝的温馨画卷,而是饱含着阴谋与悲怆:

  相传舜的童年非常不幸,母亲早亡,父亲瞽叟是个盲人,续娶后继母生了一个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继母和弟弟不仅虐待舜,而且几次设计要杀死他。

舜从来不记仇、不报复,他每次逃脱险境后,都会对父母更加孝顺

  有一次,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想把他烧死。又有一次,瞽叟让舜掘井,等舜下到井里以后,瞽叟和象在上面填土,要把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逃脱了。

  不过,舜从来不记仇、不报复,他每次逃脱险境后,都会对父母更加孝顺,表现出了超凡的品质。渐渐地,舜的孝行闻名于天下。后来尧帝几经考察,决定将天下禅让于他。

  古人为什么将这样一个看起来十分不近人情,也极难效仿的故事作为孝行之首?当代学者杜维明这样解释:“关于舜的传说给我们以双重启示:父子关系是无法摆脱的……意味着一种强迫、限制和支配。然而,它通过这种强迫、限制和支配的力量,同时又为父亲和儿子的自我修养提供了一种必要手段。”

  换句话说,舜的传说其实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简单却深刻的事实: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一个人与谁处于父子、母子关系,是在出生的一刻就注定了的。诚如庄子所言,“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

  不过,如果我们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是“孝”在中国文化中作为修身起点、百德之首的基础——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你想锻炼你的德行,成为一个有仁慈、合作精神的人吗?请从那个你一出生起就必须与之合作的人开始,请从孝开始。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古文字“孝”的结构: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老在上,子在下。孝的含义,就这样清晰地呈现着。㊣(智者:许天笑)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FirstLight】
  ↓↓↓↓↓▼ 其它朋友,还学习了以下智慧内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快捷方式 | 万年历查询 | 友情链接 | 加入我们 | 智慧共享调用 | 广告投放 | 关于我们 | 实用地图
请把本站介绍给您身边的人(您的学生、同事、朋友、亲人等),您的举手之劳可能会使他们受益无穷
Copyright © 2008-2012 WISE99.COM 智慧身心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06941号
阅读、学习、修养、成长,一个都不能少,一切尽在智慧身心健康网!
[呵护身体,滋养心灵]智慧身心健康网为您身心健康提供助力
技术支持/举报不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