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我与峰同时研究生毕业,进了同一家小机关,住进同一间宿舍。
当时,我俩都没有女朋友。每天晚上,最常做的事,就是每人一杯清茶,坐在阳台上,在漫天深邃的星斗下,遐想畅谈彼此未知的前程。
我们都不甘于平庸,都自认为还算有才干,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自然是机会。我们经常聊到一个羡慕的人,他的名字叫伟。
伟是我们的师哥,我俩进这家单位前不久,他调入省厅。伟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凡的经历,只不过爱写一些关注现实的理论文章,这类文章通常很难引人关注,但是机会来了,挡都挡不住。
一次,厅长无意中在内部刊物上读到一篇关于绩效考核的稿子,很对胃口,就打听谁写的,主编告诉他是伟。后来,厅长下来检查工作,专门把伟叫去聊了一会。再后来,伟成了厅长秘书。
峰大为感慨地说:“机会这东西,真的很玄妙。如果厅长不正为考核的事头疼,如果厅长没看那一期刊物,或者就算看了,但那篇文章并不暗合他的思路,伟恐怕……”
我深表赞同。很快,我和峰的机会也来了。
市局准备成立信息采集管理中心,招募本系统内既精通业务又懂得软件制作的人才。起初,我和峰都动了心,申请了报名表,通过了资格审查。在前去报到的关键时刻,我退缩了。
我对峰说:“你我都很清楚,我们业务上没得说,但在软件的研发方面确实不在行,此去是试用三个月,到时如果不合格被退了回来,脸面何在?”
峰答道:“机会来了就要抓住,大不了边干边学,比别人勤奋十倍,努力十倍。”
我笑着摇头:“没那么容易,只怕最后机会没抓住,反成众人笑柄。”
就这样,我与峰这位向来志同道合的伙伴,从此分道扬镳。
峰没有被退回来,一年后正式调入市局。正如他所言,最初的那段时间,他是全单位最低调、最勤奋的人。他尊重同事,不耻下问,乐于吃苦,为了弥补软件研发方面的缺陷,硬是拿出了当年考大学的劲头去学去钻。
峰亲口告诉我,他之所以被留下,并非因为计算机水平提高得有多快,而是他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拼搏精神、处理人际关系的妥帖周全打动了领导。现在,他成了市局信息采集管理中心的副主任,专门负责协调、保障工作,算是“专业”对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