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除了信以外,我每月还收到母亲的一张绿色汇票,少的时候3元、5元,多时10元、20元。汇票边上的留言处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都是反复嘱咐我的话--天各一方的母子,纸上有嘱咐不完的事!收到母亲的信或汇款,我必需回信,报告身体好,报告考试成绩好,再加些问候的话。
人小时,字写得工工整整;待到人大起来,写信开始慢慢输入感情,但与此同时,写信也开始不规律起来。许多话,心中反复盘旋了许多天,都是要对母亲说的,临下笔时,我会以为早已经讲过了。
我们这一生离多聚少。去看过她几次。无奈光阴苦短,离别总是难受得令人窒息。到后来,每次刚见面,就已经被将来的浓浓离愁压得透不过气来,望着她盈盈泪眼,心痛欲裂,真正是“见面不如不见”的无奈。
唯有写信,我们才能比较从容地相互倾诉,嘱咐。我由童年写到中年,由国内写到国外,白纸黑字的信笺,疏疏密密,铺成了我们之间的生命交流道。
人在海外,庸庸碌碌十几年,一事无成。我知道,她对我的情绪感受得很清楚。她绝口不提自己的困苦,一无所求。即使我拖了几个月才给她信,也不会看到一个字的怨言。
前几天收到她信,难得地提出一个要求,希望我不要用电脑给她写信,她宁可看我笔迹杂乱的亲笔文字。可是她的字迹却一下子苍老了十几岁,原来,她的右眼因老年白内障,已经失明半年多了,现在要去北京治疗,请我给她写一些有我地址的信封。
除了带地址的信封之类以外,母亲对我从无需索。人到垂暮。疾病缠身的她,眼前的光明减少了一半,仍然不愿惊动我,只是寥寥数笔,就慷慨地把她的苦难化成了那么多、那么深的爱,从信纸上跨越万里,坚强地递送过来,供我吮吸,让我思索。
时光不能倒流,我不知道有什么可以补偿,唯能安慰自己:至少,我和母亲之间有这样的一条温暖的生命的交流道。
幸而,这个世界上的男女之爱和父母之爱并非都是单向之爱。我眼见多少朋友情投意合,结成连理,直到白头偕老,一无保留地献出爱,也当之无愧地接受爱;或者,少小受父母之爱,成人立业仍能承欢膝下,使父母之心情一如你幼年在父母荫护之下那样平静快乐--这是难得的完美,可遇不可求的人伦之爱。享受着这种爱的朋友,我羡慕你们,为你们祝福。㊣(智者: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