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启引:『心理麻木效应: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说的是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她)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就心理感受来说,第一次大刺激能冲淡第二次的小刺激。我们的感觉很敏感,但也有惰性;它会蒙骗我们的眼睛,也会加重我们的感受而迷失理性。所以,无论对什么人,做什么事,七八分即可,最后的两三分,留给想象。给予方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尽量不做画蛇添足的事;而受予方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点滴所得,善待身边的人。』
比如,原本一元钱的报纸变成了十元一份,你定会感到无法接受;而原本10000元的电脑涨了100元,你一定不会有什么大的反应。
记得看过一个小故事,在情人节前两个月,两对情侣中,一位男士每个周末送女友玫瑰,而另一位男士直到情人节那天才送了女友一束玫瑰。谁比谁更幸福?结果或者你已经猜到了,天天收到花的女士仅仅抬眼看了看,只收到过一次花的女士则欣喜若狂。
这就不难解释,“冷淡男”让人总也放不下,甚至朝思暮想;“殷勤男”却让人觉得乏味,甚至忘到一边。不是殷勤惹的祸,而是我们的感觉味蕾疲软了。强烈的刺激过后,一般的刺激已经让人无动于衷。
想想看,购物时,你是不是对原本几千元、现在一折起的奢侈品特感兴趣,在一年一度的打折季中为抢得一杯羹而沾沾自喜;却对原本几百元、现在一折封顶的平价品嗤之以鼻,嘴里嘀咕,“天天打折天天打折真没劲”。
办公室里,作为新人的你忙前忙后,拿报纸、收快递,而隔壁的新人却如同屁股长了钉,一坐就不起来。一个月后,你终于累了,快餐盒饭不想去取了,此时隔壁的新人却站了起来。同事们抱怨你“大不如前”,却夸赞他“进步可嘉”。此时你是不是特不平衡?
变的不是你,而是别人的心理感受。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重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的重量加至306克时才会觉得有些重。如果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受到差异,即比前一种情况要多给一倍以上的刺激才会有所反应,这就是“贝勃定律”给我们带来的错觉。
我们总是抱怨男人婚前婚后判若两人,婚前即使一堆事情也会在约会到来之前加班加点全部搞定,婚后即使一点事情也会在你提出逛街邀约时成为挡箭牌;婚前哪个纪念日不记得清清楚楚,婚后总是一派无辜样,噢,又是一年纪念时啊;婚前总是给你设计这样那样的惊喜让你觉得自己就是公主,婚后却懒得像滩泥恨不得你是老妈子……
有没有这样想过,婚后其实他做得更多,买电脑买基金换灯泡交电费自不用说,你生日结婚纪念日孩子百天哪样不用他操心?而婚前,我们的期待是不是比这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