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做为一名非科班出身的电视新闻工作者,进入国家权威媒体10年就能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完全得益于她对待挫折的态度。
董倩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95年10月,刚刚走出校门的董倩偶然听说中央电视台招人,第二天就去报了名。
考试那天,董倩带着一身学生气,面对央视新闻评论部的领导和制片人的提问,睿智机敏,张嘴就答,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神态,给大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于是她脱颖而出,顺利进入了新闻评论部,成为一名出镜记者。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董倩得从头学起,尽管她勤奋努力,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做了一段节目以后,她发现观众对她不认可,一些同事也失去了最初的热情,不太愿意与她合作,很多议论接踵而至……
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你主持的节目观众不爱看,收视率不断下降,这种打击无疑是巨大的。那段时间董倩寝食难安。
一天,部门领导把董倩叫到办公室,表情严肃地说:“这里有一份关于你的材料,你拿回去好好看看!”
一头雾水的董倩接过大信封,忐忑不安地回到办公室,打开材料,目光刚落到第一页上,“内参”二字立即把她的心揪了起来,一只手也情不自禁地攥成了拳头。
原来这是一位北京广播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写给台里的内参,就她主持的节目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并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不少批评意见,不乏尖刻。看完材料,董倩掩卷细思,渐渐地,紧攥的拳头慢慢松开,心情也平缓下来,她的脸上慢慢洋溢起微笑。
董倩拿出一只红笔,在一些地方划上了杠杠,然后,将这份批评材料郑重地贴到办公桌旁边的墙上。此后,她每天工作完都要对照批评意见检查一下,三省己身。
同事们对董倩的举动大惑不解,她却微笑着说:“有了批评,这说明有人看我的节目了,有人注意我了,人家批评我是对我的帮助啊!人应该换一个角度看待批评,把它贴到墙上可以随时提醒我、激励我!”
董倩就是凭着这样一种处世态度,一路拼搏,终于,迎来了事业的辉煌。
附:董倩,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出镜记者、主持人,先后出现在央视《焦点访谈》、《东方之子》、《新闻调查》、《央视论坛》等强档节目中,香港回归、50年国庆、澳门回归、申奥成功、APEC会议、中国加入WTO等央视一系列重大活动的报道中,都有她的身影,她渊博的知识、犀利的语言、靓丽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