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智慧身心健康网 >> 家庭教育智慧 >> 正文第2页 ◇本文关键词:
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谈话:请先理解体会他们,再行疏导劝解(第2页)
◇智慧指数:★★★ ◇智慧币:0

  原来,这个孩子所关心的,不是社会问题,也不是同情弃婴,而是怕自己成为弃婴,想知道自己有没有被遗弃的可能。

  我恍然大悟,自此停止“垃圾筒游戏”。

  父母与子女是不是也常会出现这样的标准对话——当孩子说:“老师打我”的时候,百分之九十九的父母会直觉地问:“老师为什么打你?”

  接下来问:“你做错了什么事?”甚至:“你不听老师话,当然挨打!”

  事实上呢,孩子在强烈的情绪困扰中,并不会接受任何劝告、教训,他最需要的是了解和同情。

  吉诺特的谈话新密码是,当孩子告状的时候,先不必追问细节,也不需要说:“你做了什么,老师要打你?”更不必说:“啊!真可怜。”他认为,父母不妨先体会他的疼、窘迫,和内心所感到的愤怒(譬如说:“你一定气得要哭”;“你一定很伤心”;“你这天真不好过。”)再谈疏导,再加劝解;否则,很可能得到一个孩子再不愿和你谈话的后果。


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谈话:请先理解体会他们,再行疏导劝解

  一个八岁的孩子对他母亲说:“我只问了你一个小问题,你为什么要说这么一大堆?”

  他对他的玩伴说:“我什么都不跟妈妈说。要是我开了头的话,就没有时间玩了!”

  类似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谈话的例子,不胜枚举。(智者:桂文亚)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FirstLight】
  ↓↓↓↓↓▼ 其它朋友,还学习了以下智慧内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快捷方式 | 万年历查询 | 友情链接 | 加入我们 | 智慧共享调用 | 广告投放 | 关于我们 | 实用地图
请把本站介绍给您身边的人(您的学生、同事、朋友、亲人等),您的举手之劳可能会使他们受益无穷
Copyright © 2008-2012 WISE99.COM 智慧身心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06941号
阅读、学习、修养、成长,一个都不能少,一切尽在智慧身心健康网!
[呵护身体,滋养心灵]智慧身心健康网为您身心健康提供助力
技术支持/举报不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