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智慧身心健康网 >> 家庭教育智慧 >> 正文第1页 ◇本文关键词:
别人家的孩子:勿放大别人长处,轻视自己长处
◇智慧指数:★★★★ ◇智慧币:0

  智慧启引:『家长总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出于何种目的和动机,有一点是肯定的:孩子听到时,会感受到三种信息:一、安全感丧失,因为父母更关注别人家的孩子。二、自己的状态不被父母接受,成为别人才是好的。三、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这些信息叠加起来,就会形成生命能量的内耗。一个孩子本来有机会按自己的特长发展,却因父母的要求而被迫朝另一个方向较劲。最终可能成为一个纠结、自卑的人。健康的爱是提供给孩子一种良性的评价机制:对自己,要扬长避短;对朋友,要取长补短。而不是放大别人的长处轻视自己的长处。』

  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天,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考年级第一。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这种生物叫做别人家的孩子。

家长总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
家长总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

  《明史》中有一段关于大学士张居正成长经历的描写——

  张居正小的时候品学兼优,是乡里同龄人的榜样。有一位小王爷,因不务正业经常遭到母亲的责骂:“你看看人家张白龟(张居正幼时名‘白龟’),样样比你强,再看看你……”

  后来,小王爷长大了,便倚仗权势将张居正的亲人加害致死,用以满足因童年的嫉妒而导致的报复心理。想必小王爷的母亲抓破了脑袋也想不到,正是由于她的“树立榜样”和“严格要求”,才为儿子的报复埋下了“定时炸弹”。

  由此联想到时下一篇广为流传的微博——“别人家的孩子”,它的内容与500年前那个王府里发生的事情一样:家长总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而无论好心的父母在说“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时出于何种目的和动机,有一点是肯定的:孩子听到时,会感受到三种信息:

  一、安全感丧失,因为父母更关注别人家的孩子。

  二、自己的状态不被父母接受,成为别人才是好的。

  三、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

一个孩子本来有机会按自己的特长发展,却因父母的要求而被迫朝另一个方向较劲
一个孩子本来有机会按自己的特长发展,却因父母的要求而被迫朝另一个方向较劲

  这些信息叠加起来,就会形成生命能量的内耗。一个孩子本来有机会按自己的特长发展,却因父母的要求而被迫朝另一个方向较劲。

  比如有一个男孩从小喜欢画画,连美术老师都说他“有潜质,若用心引导必可成器”。然而固执的父母成天把爱因斯坦、牛顿和爱迪生等发明家挂在嘴边,要么就以邻居家的孩子作为榜样,什么“看看人家的成绩,再看看你?”“人家怎么就比你聪明,比你细心?”或者是“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懂事,那么用功,你怎么就那么没心没肺?”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FirstLight】
  ↓↓↓↓↓▼ 其它朋友,还学习了以下智慧内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快捷方式 | 万年历查询 | 友情链接 | 加入我们 | 智慧共享调用 | 广告投放 | 关于我们 | 实用地图
请把本站介绍给您身边的人(您的学生、同事、朋友、亲人等),您的举手之劳可能会使他们受益无穷
Copyright © 2008-2012 WISE99.COM 智慧身心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06941号
阅读、学习、修养、成长,一个都不能少,一切尽在智慧身心健康网!
[呵护身体,滋养心灵]智慧身心健康网为您身心健康提供助力
技术支持/举报不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