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智慧身心健康网 >> 历史智慧 >> 正文第1页 ◇本文关键词:
自古以来,阿谀者为何生生不息,屡屡得势?
◇智慧指数:★★★ ◇智慧币:0

  智慧启引:『世上之人,大多喜欢听好话。古今中外,常有擅长“好话”者,他们因此得势受宠,占到便宜。那么阿谀者何以屡试不爽、频频得势、生生不息呢?究其源,就是有“悦谀者”存在,有“悦谀者”才有“阿谀者”。古人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又云:“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不给阿谀者一点好处,阿谀者就会敛迹矣!』

  有一个年轻的阿谀者,到处阿谀奉承别人,以此度日。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老人教导他:“年轻人,不要老是这样混下去,阿谀奉承挣不到饭吃。要学点真本领,才能立足,才能创业,才能发展。”

  阿谀者点头称是,并说:“要像您老人家一样有本事,人人尊敬,德高望重,多好呀。”

  老人闻谀大悦,力留阿谀者进餐。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一次在花园的池塘边钓鱼,钓了半天一条鱼也没钓着,心中不悦。

  大臣解缙见此,立刻赋诗一首献上;“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寥寥数语,使得龙颜大悦。从此,朱元璋对他恩宠有加。

  世上之人,大多喜欢听好话。年轻的阿谀者,几句好话取悦于老人,换来了饭食;解缙以诗取悦于君王,赢得了宠幸,可见“好话”的作用。古今中外,常有擅长“好话”者,他们因此得势受宠,占到便宜。

  那么阿谀者何以屡试不爽、频频得势、生生不息呢?究其源,就是有“悦谀者”存在,有“悦谀者”才有“阿谀者”。

  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骁勇绝伦”,但他“悦谀”。东吴小将陆逊看透了这一点,于是给关羽一封信,吹捧他“巍巍功勋,足以长世”。关羽便乐滋滋,昏昏然了,结果酿成了一场父子走麦城的悲剧,足见“谀”的厉害。

  倘若“悦谀者”能够认识到“甜言蜜语”是毒饵,知道“好话”是砒霜。那么,再美的言语也不会为之所动,再高明的“阿谀者”也无计可施。“阿谀者”没有了市场,还能够长期生存吗?

  当然,阿谀也是一门“学问”,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的,弄不好拍到马脚上反被马踢,也是有的。善阿谀者的眼睛总是紧紧盯着有实权的“悦谀者”,惟命是从,投其所好,见风使舵,随机应变,直“谀”得你飘飘欲仙,昏昏欲眠,那工夫实在了得。

  我们不要总是责怪“阿谀者”的繁衍速度,总是认为“阿谀者”可恶可恨,总想断其后。殊不知,只要没有“悦谀者”,“阿谀者”就会自行消失了。献媚是为了取宠,拍马是为骑马。

  阿谀虽有术,抵挡也不难。鲁迅的经验是,“无论是谁,先奉还他无端给我的‘尊敬’”。

  其实,只要掌权者头脑清醒,不给阿谀者一点好处,阿谀者就会敛迹矣!古人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又云:“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

  历史上,隋朝有个裴矩,在隋炀帝面前专事谄媚而得宠,可谓“阿谀老手”。而到了唐朝,在太宗手下,他却成了敢于直谏的诤臣。

  用司马光的话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其直,则佞化为忠。”这就是,“橘生淮南而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使然。㊣(智者:曾海明)

【◇责任编辑:FirstLight】
  ↓↓↓↓↓▼ 其它朋友,还学习了以下智慧内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快捷方式 | 万年历查询 | 友情链接 | 加入我们 | 智慧共享调用 | 广告投放 | 关于我们 | 实用地图
请把本站介绍给您身边的人(您的学生、同事、朋友、亲人等),您的举手之劳可能会使他们受益无穷
Copyright © 2008-2012 WISE99.COM 智慧身心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06941号
阅读、学习、修养、成长,一个都不能少,一切尽在智慧身心健康网!
[呵护身体,滋养心灵]智慧身心健康网为您身心健康提供助力
技术支持/举报不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