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子这个周末放学回来有些闷闷不乐。
阳子一直住校,养成了很独立的习惯,尤其进高中以来,碰到一些思想上的难题总是喜欢自己解决。所以,即使看他有些郁闷,我也很少主动打听他。
晚饭后,阳子拉我去散步,在小区的河边,阳子突然跟我说这样的话:“爸,我怎么觉得这个社会很可怕呢。”
我问他:“出什么事了?”
阳子先是从牛奶与三聚氰胺事件说起来,然后说到自己最近所碰到的问题。
他说:“我们学校早就把学生奶改成豆浆了,可谁给我们保证豆浆会不会出问题呢?”
我知道,阳子肯主动找我谈心,绝对不只是仅仅为牛奶和豆浆问题,于是,我就事论事地谈了我对牛奶事件的看法,等着阳子给我说出他心中真正的难题。
最终,我得知了下面的事情:
上周一阳子的饭卡丢了,第三天在学校的失物招领处找到了,高兴之余阳子还写了一封感谢信贴在“启事栏”里。然而,就在他贴完感谢信到食堂就餐的时候,发现饭卡里刚打进去的200元钱只剩下几块钱(他们的饭卡可以在学校超市消费的)。阳子随即去把那封感谢信撕得粉碎。
碰巧的事来了,周五放学的时候,阳子正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在寝室的楼道里捡到了一张交通卡,出于对自己饭卡丢钱的愤怒,阳子没有把卡交给老师,而且在地铁站查看到交通卡里有400多元钱,心想着弥补自己饭卡的丢钱足够了。
就这样,孩子回到家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是“以怨报怨”还是“以德报怨”?
我没有给阳子直接要求什么,我问阳子:“你对丢钱是那么痛心,你对偷钱的人又是那么憎恨,那你希望别人也像你一样痛心、憎恨吗?”
阳子摇摇头。
我给阳子讲了一个跟他的心灵之结看起来不怎么搭界的老故事——“捧着空花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