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也有一个7岁的孩子,得了急症住进医院。父母都在一旁照顾,一家三口根本看不出异样。两年前一个傍晚,妈妈把他叫到房间,跟他郑重商量,“爸爸和妈妈考虑很久了,不愿意再在一起生活,你同意吗?你可以跟妈妈住五天,然后到爸爸的新家去过周末。”他想了想,问:“爸爸的新家在哪里?那里有游乐场吗?”
就这样,父母离婚了,男孩只是多了一个家。父亲也常到老家来,还会给妈妈带一束沾露的鲜花,然后把他举过头顶,抛到天花板上。父亲也参加他的家长会,买了他最爱的脚踏车做生日礼物,只需要他为父亲的新家“整理一次草坪”。
父母离婚了,生活并无不同。德国人不能容忍的是名存实亡的婚姻,是欺骗隐瞒的偷情,和对孩子貌似温情的撒谎。他们相信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勇敢,有时会超乎大人的想象。
孩子也觉得很正常,在学校大抵不会受到嘲笑,在小区也不会遭受欺负,或者听到邻人不怀好意的窃窃私语。自然,他也没有促成父母复婚的愿望。幸福或许换了一种方式,但是一直都在,而且确定无疑。
给我讲述这个故事的德国朋友,是小男孩的叔叔,正在中国留学。他读到报纸上的故事,看到孩子一家被众多媒体围观的照片,问:“这个孩子如果不是重症,能得到母爱吗?他的母亲为何缺席好几年?”
我不知道说什么。父母恩怨难消老死不相往来,加之世俗推波助澜,祸及孩子的,不在少数。
前不久就报道过一个神童,在父母离婚时的争夺战里遍体鳞伤,最终被判给父亲。法庭上他对母亲眷恋的哭泣声犹在耳,一个月后再亮相媒体,问及母亲,他满脸憎恶地说,她是一个无耻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