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这个词,就像月亮,具有永恒的古典和高贵,但我们未必要像对待月亮一样整天仰望它。
鲁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潜台词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是连一个知己都得不到的:得到知己是生命的奇遇,得不到“知己”属于人生的常态,不宜以失败视之。
明白这一层,在生活中不盲目将某位好友视为知己,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对于那些性喜将自己视为他人知己的人,汉语还特地发明了一个词加以形容,叫“谬托知己”:一看就不是什么好词。
知己是一种缘,从生成原理上讲,这种缘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那种男女情爱上的“惊世未了情”还要难得。
交友的基本智慧是,要寻找一个没有缺点的朋友,你就没有朋友。以知己的标准厚望于人,大多数情况下只会沦为一种苛求。放弃以知己之道待友,其实是交友的首要之道。
这么说好像有点低调和扫兴了,但我接着还要强调另一面:朋友是务必多加珍视的。我觉得,以稍许上抬的眼光看待朋友(若精确到角度,则以视线抬高15度最为适宜),是可取的。这个分寸很重要,过高则显得生疏、生分,过低也可能降低了交往的品位。
朋友相处,妙在亲密无间,嬉笑怒骂,无不相得,但这种境界不是谁都学得来的。这太像一种艺术的或隐逸高人的境界,而艺术家之间的翻脸,却也是极为常见的事,至于高人之间的雅事,尤其当不得真,我们不能只记住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就忘记了“管宁割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