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成诵②,游息③矣。独下帷绝编④,迨⑤能背讽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⑥,或中夜⑦不寝时,詠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吕氏私塾记》(注: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字君实。宋仁宗宝元初进士,神宗时为御史中丞,哲宗时初起为门下侍郎,拜尚书左仆射,在相位八月而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因居涑水乡,人称涑水先生。主编《资治通鉴》。②成诵,读熟能背。③游息,游玩休息。④下帷,放下窗帷(帘)。绝编,出于孔子的韦绝三编故事。孔子读的书是用熟皮、麻绳将竹简编连成的书籍,也称简册。古时无纸张,文章都写在简上。绝编,即将编连简册的熟皮或麻绳都翻读断了。形容司马光勤读不辍。⑤迨,达到、等到。⑥马上,骑在马上,即外出途中。古时骑马代步最为普遍,外出,都是骑马而行。⑦中夜,半夜、深夜。)
司马光自幼勤奋好学,由于他自觉得记忆力不足,所以他读书时格外用功。平日,教他们的老先生每次讲完课后,都要让学生们温习功课。别的孩子读几遍就合上了书本,出外玩了。而司马光则不然,总要一个人留在教室里,放下窗帘,一遍又一遍地琅琅诵读课文,反复思考揣摩,直到深刻地领会了文章的意思方肯罢休。
司马光做官后,尽管公务繁忙,还能利用点滴时间多读深思。即使在去一些地方视察途中,他也坚持在马背上背诵诗文。他通过长期的刻苦攻读和乐于思考,终于成了一位学富五车、著述颇上的大家。
不仅如此。而且他笔下的《资治通鉴》也是他总结的这条经验的明证。《资治通鉴》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编年史。此书不仅在过去的一千多年起过很好的作用,而且在今天依然不失它的史学价值,即使将来,它也会熠熠生辉。
杜甫有言:“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也是个乐于“用力多者”,因此,他所写的诗分外的好,能成为“史诗:,能留存千古。正如有人所赞颂的那样:”李杜文章在,光滔万丈长。
贾岛用诗表达自己写作的心迹:“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牧说到他写诗的心态,那就是:“苦心为诗,唯求高约有”。
不难看出,他们也是乐于“用力多者”。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能留下千古传诵的优秀诗篇。